热线信箱 | 信息公开 | English

您现在的位置 :

首页科大声音正文

深化人事人才评价改革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

发布时间:2021-05-24  点击:

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总体方案》),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,是指导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,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。《总体方案》关于教师评价改革的内容,为深化我校人事人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,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
一、坚持立德树人,准确把握对教师评价的核心要求

教师是立教之本,教师队伍素质决定着高校办学能力和水平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,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、品行、品味的‘大先生’。”为更好地引导广大教师履行职责,《总体方案》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具体明确,把“改革教师评价、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”作为五大重点任务之一,主要目标是引导教师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。在教师队伍建设中,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,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、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,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、长效化。要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,作为教师评价的重中之重,突出对教育教学实绩的评价。要以突出质量、贡献为导向改进对教师科研评价。坚持以能力、贡献评价人才,重点评价学术贡献、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,突出代表性成果的重要性。

二、坚持系统观念,深化人事人才制度评价改革

深化人事人才教育评价改革,要坚持系统观念,注重运用好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,建立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。深化人事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要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、办学定位,坚持有利于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、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要深入实施一流人才强校工程,以提升质量、优化结构为原则,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评价制度,切实提升我校高水平人才队伍、优秀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。要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为主线,通过优化专业技术岗位设置,完善岗位聘用、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、考核管理等制度,创新教师实践锻炼、学术交流、创新创业等培养制度,充分调动、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、创造性,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引领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文化传承、社会服务等建设任务。要以完善对中层单位绩效考核评价为抓手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完善评价考核体系,实现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
三、坚持破立结合,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国家繁荣、民族振兴、教育发展,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结构合理、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,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”。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,是我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保证。贯彻落实《总体方案》,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,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关键环节。

一是深化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评价改革。我校已全面实行岗位聘任制度,坚持岗责薪一致的原则,按岗聘用,按岗考核,并享受相应岗位工资待遇。坚持分类评价聘任,对教师系列和各辅助系列,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,按系列分别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申报条件,完善单位推荐、学科专家组评议、同行专家评议制度,建立竞争择优、能上能下、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岗位聘任机制。坚持把良好的师德作为岗位聘任的前提条件,把业绩、能力和贡献作为聘任的主要依据。坚持以“四有”好老师为标准,以学术水平评价和履职尽责为核心,以政治思想素质、学术道德、关爱学生、关心学校发展,积极投身教学、科研、社会服务等为主要内容,破除“五唯”,全面客观的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、综合素质和工作业绩。根据学校发展需要,科学研判岗位聘任发展情况,逐步构建正常晋升竞聘、破格竞聘、“直通车”、“直聘”等岗位聘任方式,不断优化聘任机制。

二是深化绩效工资分配评价改革。自2018年学校进一步深化绩效工资改革以来,提高了广大教职工的收入,提升了教职工的幸福度、满意度,激发了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。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改革,目的是更好地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,充分激发学校内生动力,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。绩效工资分配改革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绩效工资分配政策,按照“多劳多得、优劳优得、少劳少得、不劳不得”的原则,体现岗位考核和实际工作业绩,健全完善与岗位职责、工作业绩、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,突出教书育人成效,突出科学研究质量、学术贡献及对人才培养的支撑贡献,不断完善教育教学、学科与科研、综合管理等三类业绩绩效工资考核评价方法,不将论文数、项目数、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挂钩。要坚持始终向教学一线倾斜、向教师倾斜,科学合理平衡好教学、科研、管理之间的关系,充分调动好教师教辅、管理人员的积极性。进一步完善二级分配体系,各单位在进行二次分配时,可根据单位特点和发展建设需要,自主制定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、考核评价标准及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。

三是深化人才评价改革。在学校党委领导下,2020年我校国家级人才、省部级人才以及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均实现新的突破。建设高水平大学一流人才是关键。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,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、荣誉性,杜绝将人才称号与薪酬待遇简单挂钩,通过重构人才评价标准、健全评价机制,建立以能力、业绩为导向,重贡献、重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。深入实施院士培育计划,制定杰出青年人才培育计划,加强高水平人才和杰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。继续以“山海英才工程”“菁英计划”为统领,统筹推进人才引进和培育,对急需紧缺人才给予适度政策倾斜,支持高层次人才建队伍、带团队,以才引才,发挥人才集聚效应。到2023年,学校专任教师达到2500人左右,建设一支以国家级人才为引领、省部级人才为核心、中青年教师为骨干、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一流人才队伍。使引得进、留得住、用得好的人才政策更加完善,形成人人皆可成才、人人尽展其才、优秀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发展局面。(作者:人事处处长 诸葛福民)